“典”亮生活
“法出多门”,源自一份“考试答卷”
时间:2023-07-16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,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、自觉遵守者、坚定捍卫者。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更好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为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,省委政法委联合南方网推出《“典”亮法治文化》栏目,生动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故事,推动法治文化与广东优秀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融合发展,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。




唐朝时期,有一个官僚机构叫内侍省,掌管着传达诏旨、守御宫门、洒扫内廷、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,是皇帝的近侍机构。唐中后期,权纲驰迁,皇权衰微,大权旁落于内侍省。其中太监官员常常专横跋扈、目中无人,对外蔑视群臣,对内掣肘天子。唐文宗即位后,希望着手摆脱内侍省权重一时的局面,重振朝纲。于是,他在太和二年下令,亲自主持科举考试,希望从“贤良方正”这一科中寻找能够直言不讳、极力劝谏的人,为政事出谋划策。


其中,幽州进士刘蕡在回答文宗的策论中写道,执行法律应当内外统一,设官任职应当名正言顺。如今朝廷官制分为外官、内官,设置南衙、北司分别统辖。有人在南衙犯法,就逃往北司躲避,有人被宫外判刑,却被宫内赦免。各个部门自立法令,导致人们无所适从。这是由于国家兵制崩溃后,兵农分离,宦官执掌军权,导致对外官、内官执行法律不一。


虽然当时宦官专权,刘蕡未能入选,但这篇策论却广为流传。此后,人们便用“法出多门”来形容各自为政,自立法制,使法令不能统一,让人无法执行。



法律是治国之重器,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。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维护法律统一,确保中央政令畅通,防止法出多门,真正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、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。



参考资料:

《旧唐书》| 中华书局






您的位置:首页>案例频道>“典”亮生活

“法出多门”,源自一份“考试答卷”

时间:2023-07-16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,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、自觉遵守者、坚定捍卫者。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更好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为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,省委政法委联合南方网推出《“典”亮法治文化》栏目,生动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故事,推动法治文化与广东优秀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融合发展,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。




唐朝时期,有一个官僚机构叫内侍省,掌管着传达诏旨、守御宫门、洒扫内廷、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,是皇帝的近侍机构。唐中后期,权纲驰迁,皇权衰微,大权旁落于内侍省。其中太监官员常常专横跋扈、目中无人,对外蔑视群臣,对内掣肘天子。唐文宗即位后,希望着手摆脱内侍省权重一时的局面,重振朝纲。于是,他在太和二年下令,亲自主持科举考试,希望从“贤良方正”这一科中寻找能够直言不讳、极力劝谏的人,为政事出谋划策。


其中,幽州进士刘蕡在回答文宗的策论中写道,执行法律应当内外统一,设官任职应当名正言顺。如今朝廷官制分为外官、内官,设置南衙、北司分别统辖。有人在南衙犯法,就逃往北司躲避,有人被宫外判刑,却被宫内赦免。各个部门自立法令,导致人们无所适从。这是由于国家兵制崩溃后,兵农分离,宦官执掌军权,导致对外官、内官执行法律不一。


虽然当时宦官专权,刘蕡未能入选,但这篇策论却广为流传。此后,人们便用“法出多门”来形容各自为政,自立法制,使法令不能统一,让人无法执行。



法律是治国之重器,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。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维护法律统一,确保中央政令畅通,防止法出多门,真正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、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。



参考资料:

《旧唐书》| 中华书局